江苏频道讯:深化改革箭在弦上,简政放权首当其冲!两年多来,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了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,改革成效不断显现。虽然各级政府下了很大气力,但“中梗阻”现象仍大量存在,“最后一公里”没有完全打通。(5月18日人民日报)
可以说,中央的简政政策,包括省级的放权解释,比较宏观,涉及层级也较高,更多的是对于大中型的企业发展、市场活力的激发有明显的利好,同时也比较容易操作。而关乎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些小政策,如户口登记、结婚登记、准生证等等,都是需要地方政府来根据简政放权的总基调,切实制定符合地方实际的“简放”策略,砍掉一些根本不需要政府“管”的领域,方便群众工作和生活。所以,地方政府才是简政放权策略真正落实的关键。
不过,正如人民日报中所谈到的,简政放权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做好,但很多基层政府还没行动起来。工作不积极、行动迟缓,对于简政放权的基本政策理解不够,有的甚至不管不顾。前段时间,总理斥出国旅游被要求证明“你妈是你妈”为“天大的笑话”,可是这样的笑话在很多地方都有出现,类似的证明也层出不穷。
为什么简政放权在地方落实如此之难?依笔者来看,有两个原因,一是地方政府对于手中权力的依恋,二是对于简政放权制度缺乏落实能力。简单说,一是不想,二是不会。
何为“不想”?政府职能越多,不仅代表着责任越多,还代表着权力越大,一些地方政府往往更看重后者。政府本身是一个权力运作体,而权力是社会生活中最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,用惯了的人,须臾离不开权力,不但因为里面有利益,可以寻租,而且运用权力本身就能给人带来巨大愉悦。碰到简政放权,自然不会“乖乖就范”。
何为“不会”?简政放权虽然重点在“放”,但“管”也不能出现真空。李克强总理强调,“放”是放活,而不是放任;“管”要管好,而不是管死,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要义,是要切实做好‘放管’结合。所以,简政放权,由事前审批变为事中事后监管,并不是给政府工作“减压”,而是相关工作要做得更细致,监管要更到位。但是很多地方政府在“放管”结合的能力上不足,常常陷入“一管就死,一放就乱”的怪圈。
不“会”是执政能力问题,但不“想”就是党性问题了,打通简政放权“最后一公里”,党性问题是致命的。地方政府要深刻理解简政放权内涵,不能有“小家子气”,抱着自己的局部利益不放,毕竟,民心所向才是党的改革方向。
上海早点加盟店 | 快餐早点加盟 | 酸奶加盟 | 早点小吃加盟连锁 | 河南早餐加盟 |
特许加盟 | 早餐类加盟 | 早点工程加盟 | 全福早餐加盟 | 特色早餐店加盟 |
亿家乐早餐加盟 | 湖北早点加盟 | 上海早点 | 安徽早餐加盟 | 早餐加盟排行榜 |
传统早餐店加盟 | 早点快餐加盟 | 全国连锁加盟 | 早点招聘 | 美式早餐加盟 |